生于1978|朱定:面朝大海 不都是春暖花开
编者按:
生于1978,与改革开放同龄。从1978年到2018年,改革开放风雨兼程。40年,一个人已是不惑,一个国家的发展已是翻天覆地。
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,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人物微视频《生于1978》。栏目选取了10位改革开放同龄人,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,回首40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,致敬改革开放的如歌岁月。
今年的10月23日,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。这一天,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一位工程师在朋友圈向大桥深情祝福:
“历经艰险、攻坚克难,但一直坚守着心中的梦想。大桥浸润着每一位建设者的文化与情怀,这座圆梦桥、同心桥、自信桥、复兴桥,从震撼到沉静,从惊艳到成熟,终将在伶仃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……!”
这位工程师叫朱定,生于1978年,湖南长沙人。他坦言 “为桥痴为桥醉,8年磨砺从小伙变成了大叔”。
2010年,朱定来到港珠澳大桥项目。他先后负责岛隧工程沉管预制与浮运沉放现场管控、桥面铺装及房建工程管理。经过“超级工程”的磨炼,他已成为国内桥梁界一名优秀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朱定揭秘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
为了一根沉管,他们96小时无休
全屏观看更舒服
朱定的“恋桥情结”
朱定爱桥痴桥,以桥为乐,聊起桥,话匣子打开了就收不住。这份“恋桥情结”,源于他家乡的一座桥。
1991年,长沙湘江二桥建成通车(今银盆岭大桥)。朱定依然清晰地记得大桥开通那天,父母带着他去桥上合影的情景。
1991年,朱定一家在湘江二桥上的合影
“当时长沙市民都涌到桥上,父母也带我近距离去参观。我之前的印象,桥梁就是赵州桥那样的石拱桥,而湘江二桥是双塔单锁面的斜拉桥,看着特别新颖,心想,桥怎么能这么漂亮”。
湘江二桥的设计颠覆了朱定对桥梁的想象, “非常佩服桥梁的工程师,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想做一名路桥人”。
朱定的父母并没有从事交通行业的。90年代初,朱定的父亲辞掉了单位的“铁饭碗”,“下海”经商,朱家的生活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观。朱定印象很深,父亲花了1600块钱,买了一台手风琴,让他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,而当时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不过100元左右。
“父亲‘下海’是我对改革开放最早的认识。得益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转变,我还学习了美术素描,这些培训也算是对我未来职业规划的准备”。
1996年,朱定报考了路桥院校,2000年毕业后来到广东,一头扎进了自己喜爱的事业,正式成了一名路桥人。此后的十年,中国的路桥建设突飞猛进,见证了这一切的朱定,深深感受到了时代的加速度。
面朝大海不都是春暖花开
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项超级工程,工程难度和工程质量要求不言而喻,但对于路桥人来说,这项挑战却具有特别的“诱惑”。朱定也不例外,对于大桥,他充满着作为奋斗者的激情。
2010年,32岁的朱定加入港珠澳大桥项目。挑战很快来了,他被派到离珠海10多海里的桂山牛头岛,这里要建一座沉管预制工厂,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用工厂法来预制沉管隧道管节。
牛头岛是座荒岛,朱定算是第一批开荒者,一切要从零做起。刚上岛时,因为湿度过大,朱定患了比较严重的湿疹。而相比于身体上的不适应,朱定更要克服的是心中的孤独感。
“不像大家所说的,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,你可能刚刚到一个岛的时候会很兴奋,但三天一过你就开始发愁,第五天你绝对想离开。我待了足足三年多。”
3年的时间,朱定在岛上熬了下来,现代化的沉管预制厂建起来了,此后,33节沉管,一条一条、一根一根预制、浮运、安装,创造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先河。当朱定要离开牛头岛时,他非常舍不得。“有感情了,毕竟是曾经艰苦战斗过的地方”。
亏欠家人是建桥人心中最大的苦
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,除了每一位建设者的巨大付出,还离不开建设者家人的默默支持与牺牲。
朱定的家在广州,自从加入港珠澳大桥项目后,8年时间,他只能偶尔周末回趟家。对于妻子和女儿,他直言“非常亏欠”。
“我刚到项目时,女儿刚刚3岁,现在她已经小学五年级了。曾经我女儿认真地说,爸爸你能否像同学的爸爸一样送我上学呢?听完我眼睛湿润了,一个最普通的要求我都无法满足,这种苦是发自内心的,是建桥人心中最大的苦。”
朱定一家
今年夏天,朱定的女儿作为电视台“小记者”,在大桥通车前对朱定进行了一个“采访”。朱定说当时挺紧张的,但感受到了女儿以我为荣。“随着她年龄的增长,她也在慢慢理解我的工作,对我所从事的事业有了很强的自豪感,这是我最大的欣慰。”
大桥通车前,朱定接受女儿的采访
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港珠澳大桥
作为路桥人,朱定深感幸运的是,赶上了中国最好的四十年。“因为改革开放,国家的建桥设计、施工水平、管理水平、设备工装水平提高了很大一个台阶,才能有实力去做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,才能在世界桥梁史,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。相信以中国工程师的智慧,我们还能够建设更高精科技的桥梁项目”。
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,预计需要三代工程师来维护管理。朱定说,“我们要让大桥更长久地屹立在伶仃洋上,用科技的手段,用人工智能养护好大桥,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”。